1.黄河有多长

2.黄河的资料

3.幸福是什么意思?

明天刘家峡天气预报24小时_刘家峡天气预报天气预报

旅游有很多种;有休闲游、探险游、农家游、考察游、跟团游、自助游等,你是属于哪一种,不同的玩法的装备是不同的。另外你要估算一下这次准备花多少时间和多少钱,有了这些基本的想法才能进行下一步

1、携带物品:、手机、手机备用电池、背包、水壶、相机、地图(上面有主要景点介绍和乘车路线,可以备忘)、衣物(如果短期,可以少带或不带)、现金、、学生证(很多景点凭学生证可半价),纸巾,如果是偏远地方,还要准备一些创可贴、保济丸、风油精等,旅游过程最好穿运动鞋。

2、选择旅游目的地,上当地的旅游网了解当地的主要景点和文化特色及风味小吃、特产等,也可以看看一些驴友的旅游攻略及注意事项,防止在旅游过程中上当受骗。

3、确定要游览的景点,找一些免费的景点,根据地图设计最佳乘车路线和游览路线。

4、上网查看旅游期间的天气预报,最好能准备一把折叠伞。如果是爬山或探险游,还要准备好登山配备、工具,最好要跟有经验的人同行。

5、快捷酒店相对比较便宜,也比较干净,可以在网上预订,还可以进行价格对比,如果有会员卡还可以优惠。如果自己没有会员卡,可以借朋友的会员卡使用。如果两个人同行的话,住宿费均分可以节省一半,而且路上也不会太孤单。如果当地大学有同学的话,可以投靠, 并且可以吃住在学校,既卫生又省钱

6、到当地后,首先入住酒店,把衣物等留在酒店,带一个轻便背包(地图、部分现金、、学生证、、相机、手机及备用电池、水壶、药品、纸巾)就可以了,注意钱不要全带在身上,、学生证、不要都放在钱包里,而且还要放在自己能注意到的地方。

7、如果返程车票随时可以买到,那么不必太早买,以免误点;如果返程车票不容易买,那么要提早买好,当然要注意预留返程赶车时间。

8、吃的方面,可以走街串巷品尝当地的一些风味小吃,一般这些小吃不会太贵,当然也要注意食品卫生。尽量不要在景区内吃或者购买东西。如果要购物,一定要事先问好价格,特别是价格单位,以防被忽悠。

9、记下当地的旅游投诉电话,一旦发生纠纷可以及时拨打,或者也可以拨打110求助。人在外地,人生地不熟,尽量不要与人发生冲突,在小事上不要太计较。如果发生冲突,未必能得到好处,还耽误行程,最关键是影响心情。也尽量不要到人烟稀少的地方,以防迷路或遇到危险。

10、最好能及时向家人或朋友告知你的情况,一旦发生危险,可以通过打电话、发微博等方式求助;旅游过程中不要露富,如果遇到抢劫之类,首先保命。

黄河有多长

1.拉卜楞寺附近美食

,九寨沟可以先去黄龙玩,然后北上,依次是若尔盖草原、花湖、扎嘎那,或者绕道去九支,那里有当年宝玉时的仙女湖,然后北上玛曲黄河一号湾、郎木寺、扎嘎那、米拉日巴佛阁、拉卜楞寺,再到达兰州。

如果说美食好吃的话,甘南是藏餐,临夏是清真小吃,兰州就丰富多了。一路上都有酒店,所以不要别担心。

2.拉卜楞寺怎么逛

我们一家人开车去甘南和九寨沟,其他人开他们的车。共有23人,16名成人和7名儿童。第一天,我们从西安安到临夏。在公共汽车上,我妈妈发烧了。我们吃完后,我妈妈躺在床上。我完成了一个网上作业,玩了一会游戏就睡觉了。第二天早上,我们起床吃牛肉面。结束后,我们出发了。从临夏到拉卜楞寺,参观完拉卜楞寺后,我们向郎木寺进发,那里有草原,有成群的牦牛和山羊。晚上,我抵达郎木斯,住在萨那一家酒店。晚饭后,我看了一会儿电视,然后就去睡觉了。第二天早上起床,吃早餐,参观郎木寺。我没有今天我感觉不舒服,我吐了,所以我没吃。我不经常去购物。参观完郎木寺后,我们将出发去九寨沟。到了九寨沟的沟里,路上车太多,堵车。一些人在相反的方向超过了他们,他们被警察罚款。这种行为是非常错误的。警察处罚了他们,大家都很开心。大约2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我们住的地方,这是七彩九寨日酒店。我们吃了一些食物,然后上床睡觉。第四天早上起床,晚饭后去九寨沟。当我们到达九寨沟的门口时,那里人山人海。我们排队等了很久才进去。进去后我们坐车去了树正谷,然后下车步行去看风景。九寨沟的风景很美,大片的芦苇,五颜六色的水,宽阔的瀑布逛完之后,我们下山,然后赶往九良宾馆,晚上住在那里。我们晚餐吃火锅。晚饭后,我做了一些家庭作业,然后上床睡觉。我们太累了,以至于睡着了。当我们在第五天早上起床,我们开车回家,我们没有要到晚上才能到达汉中。我们住在靖宇酒店。晚上我们吃了火锅。第六天早上,在酒店吃过早餐,我们又出发了。我们回到了西安中午的时候。我觉得这次旅行很棒!

3.拉卜楞寺附近景点

213国道,北起甘肃兰州,南至云南磨憨,全长2827km,是中国最美的公路之一,与G318同名。它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唯一的救援通道,中国著名诗人李白笔下的《蜀道难》也有它的影子。

23国道,从兰州出发,一路南下,最美的风景沿途经过。

第一站:甘肃兰州。

兰州是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一条百里黄河风情线贯穿南北城区。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黄河线。

黄河风情旅游线

甘肃省刘家峡水库永靖是我国在一五期间设计、建设和兴建的大型水电工程。水库位于高原峡谷,被称为高原明珠景色壮观。

刘家峡水库

甘南草原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毗邻青海和四川。属于安多藏区,首府是合作市。甘南州作为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拥有辽阔美丽的高原风光,还拥有浓厚的藏传佛教文化,可以说是风光与人文兼备。在世外桃源甘南,草原上弥漫着黄油香,拉卜楞寺的辩经声随着炊烟升起。郎木寺如世外桃源般独立,白龙江源头传来悠长的呼唤。走廊外,默念六字真言、充满信仰的人们,匍匐在马路上、磕着长头的老人,都带给我们震撼。

合作夜景

忽视合作

23国道沿线风景

诺尔盖大草原

若尔盖草原,像一颗瑰丽的绿宝石镶嵌在川西北的边陲,被誉为川西北高原绿洲是中国三大湿地之一。

若尔盖草原

宋、黄龙、九寨沟景区

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旅游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光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松潘风景区

九寨沟瀑布

九寨沟风景区

黄龙的主要景点位于松潘县城以东56公里的雪宝顶山脚下的潜龙沟(藏语称色错)。松潘至平武公路贯穿其中。整个景区纵横约15华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3550米。包括:黄龙主景区、龙滴水、丹霞、雪宝顶、雪山梁、红星岩、大草原、二道海、扎嘎瀑布。

黄龙风景名胜区

四川汶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阿坝州汶川县不仅是全国仅有的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也是中国——-羌绣之乡、活化石-大熊猫之乡、世界卧龙美国领先的大熊猫研究中心。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3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一辆车,一群人。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4.拉卜楞寺有啥特色吃的

分属不同省份。甘南州属于甘肃,甘孜州属于四川。虽然都是藏族自治州,但是各有特色,旅游景点也不一样。

甘孜有稻城亚丁、贡嘎雪山、海螺沟红石滩、泸定桥、德格静音学院、五明佛学院等旅游景点。

赣南的旅游景点包括夏河的拉卜楞寺、碌曲的郎木寺和尕海湖、玛曲的黄河第一湾、临潭的冶力关和扎嘎,一个非常神秘的藏族村落。

5.拉卜楞寺小吃

临夏市推荐这两个:

八区十三街

;八方和贺州同时成为了临夏的别称,其中八方十三巷是贺州民族风情的古街区。如果想了解最真实最淳朴的民风,八坊十三巷一定是必选项。

它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绘画于一体,集民族特色、休闲旅游、绿色生态、人文、科教于一体,是贺州民族民俗文化的名片,是贺州大观园民族建筑艺术。

东郊公园

董娇公园位于临夏市东郊的大峡河畔,占地29公顷。是一座集休闲、观光游览、天气预报、科普教育、生态改善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公园。

临夏s手抓羊肉面都很不错。

黄河的资料

黄河流域界于北纬32°至42°,东经96°至119°之间,南北相差10个纬度,东西跨越23个经度,集水面积75.2万多平方公里,黄河全长5464公里,河源至河口落差4830米。流域内石山区占29%,黄土和丘陵区占46%,风沙区占11%,平原区占14%。各地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尤其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十分严重。

黄河流域属大陆性气候。兰州以上大部分为半湿润区,兰州以下,西北部为干旱区,南部和东南部为湿润区,其余为半干旱半湿润区。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春季蒙古高压衰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北上西伸,气温回升,降水增多;夏季大部分地区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盛行偏南风,水汽丰沛,是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时段;秋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衰退,蒙古高压向南扩展,降水开始减少,但常发生连阴雨天气。气温的地区分布特点是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渐降低。多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大于14℃,最低的地区小于-4℃。年极端最高气温为洛阳盆地44.2℃,年极端最低气温为河源地区-53.0℃。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多年平均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为秦岭,局部达900毫米以上。年降水最多的站为泰山顶达1108.3毫米;年降水量少的地区为内蒙古杭锦后旗、临河一带,在150毫米以下,年降水最少的站为内蒙古杭锦后旗的陕坝,只有138.4毫米。上游降雨强度较小,历时较长,暴雨极少,日降水量很少超过50毫米;中下游降雨强度较大,历时较短,暴雨较多。陕西、内蒙古交界处的乌审旗,17年8月1日发生过一次特大暴雨,暴雨中心木多才当,10小时降雨1400毫米(调查值),超过世界最高记录;三门峡至花园口间,1982年7月底至8月初的一次大暴雨,暴雨中心宜阳县石 镇24小时降雨734.3毫米,也是黄河流域罕见的大暴雨。

由于气候和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黄河的水文情况非常复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径流的时空变化大。丰水年与枯水年的比值,干流为2.5~3.5倍,支流为2.5~40.8倍。各地区的年径流变差系数为0.11~0.53。多水区和少水区径流深相差140多倍。年径流系数最大为0.7,最小只有0.01。

第二,汛期长、洪水次数多。一年中有伏、秋、凌、桃四个汛期,总历时长达10个月。伏、秋汛合称为大汛,由降雨形成。其洪水来源有兰州以上、晋陕区间、龙门至三门峡区间、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和大汶河流域。上游洪水涨落比较缓慢,历时较长,兰州水文站一次洪水历时平均40天,最长可达66天,最短22天;中游洪水涨落较快,尤其晋陕区间的洪水陡涨陡落,历时较短,干流龙门站洪水历时平均46小时,最长80小时,最短20小时,连续洪水一般为3~6天,涨水平均8小时,最长30小时,最短2小时;支流洪水更是来猛去速;下游干流洪水主要来自中游,其特点与来源有关,但又受高含沙量变动河床和滩区建筑物的影响,往往使洪水演进规律发生异常变化。凌汛主要发生在宁夏、内蒙古和黄河下游两个河段,均由冰塞、冰坝壅水形成。黄河下游的冰情变化极不稳定,约有十分之一的年份不封河,有的年份则三封三开。60年代以来由于三门峡、刘家峡水库防凌运用,冰情有较大变化,凌灾有所减轻,但盐锅峡水库至刘家峡河段于1961~1962年度,青铜峡水库上游于1967~1968年度,天桥水库上游河曲河段于1981~1982年度都曾发生过严重冰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桃汛是宁夏、内蒙古河段开河时融冰水和河槽蓄水下泄形成的冰凌洪水,流至下游正值桃花开放季节,洪峰不高,涨落较缓。12年后为了下游灌溉,三门峡水库调蓄桃汛水量,下游不再有桃汛洪峰。

第三,含沙量高并且水沙异源。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和中游三门峡以下水多沙少;黄河中游三门峡以上水少沙多,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携带大量泥沙进入黄河,支流窟野河温家川水文站最大含沙量达1700公斤每立方米。干流陕县水文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形成了居世界首位的多沙河流,由于河流含沙量高带来了特殊的产流、汇流、产沙和输沙规律,并造成河槽冲淤游荡,河床剧烈变化,水位变化无常。

黄河水文工作是治黄的基础,是各项治黄工作的重要依据。黄河水文观测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大禹治水时期(公元前21世纪前),就以树木标志水位;殷代(公元前13~前11世纪)又开始有描述雨情和占卜预测洪水的记载;战国时的慎到(公元前395~前315年)曾在黄河龙门流浮竹观察水流速度;秦代(公元前221~前206年)建立了报雨制度;西汉后期(公元前77~前37年)创造了雨量筒,开始降雨的定量观测;西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对黄河泥沙进行过观测论述;隋朝(公元581~618年)设立“水则”观测水位;明万历元年(1573年)开展了“塘汛”;到了清朝(1644~1911年)自兰州以下多处设立水志桩测报水情,并在泺口观测过含沙量。黄河下游传递水情的手段也由快马改进为电话。

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的黄河水文工作已发展到用近代科学技术方法。1912年设立了泰安雨量站。1915年设立了支流大汶河南城子水文站。1919年至1933年又先后增设了黄河干流陕县、泺口、柳园口及支流泾河张家山等水文站和支流渭河咸阳、交口镇、阳平关、泾河船头等水位站。1933年陕县发生了一次大洪水,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每秒,造成了黄河下游的严重水灾,引起了国民对测报洪水的重视,促进了黄河水文工作的发展。1937年黄河水文观测站点有增加,曾达到水文站(包括渠道站,下同)43处,水位站29处,雨量站185处。后因战争影响,一大批测站停测,1939年只有水文站26处,水位站4处,雨量站80处。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又恢复到水文站60处,水位站33处,雨量站73处。建国前夕1949年尚有水文站44处,水位站48处,雨量站45处。民国时期还进行过部分水文资料整编,开展过水文分析研究,随着通信技术的改进,报汛手段除电话外又设立了专用电台,但总的情况发展仍然比较缓慢,站网稀疏,设备简陋,技术粗放,资料不系统。

建国后,党和对黄河治理十分重视,在治黄工作的推动下,黄河水文工作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50年代。建国初期,黄委会统一了全河治理,确定了治理黄河的目的是“变害河为利河,上、中、下三游统筹,干支流兼顾”的方针。黄河水文工作根据治黄要求,以为防洪服务为主进行恢复发展。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治黄工作进入了由防洪过渡到治本的阶段。黄河水文工作除继续为防洪作好水文测报外,并为黄河治理规划、工程建设、河道治理、引黄灌溉、水土保持等全面服务。50年代末期,在国民经济“”的形势下,黄河水文工作也加快了建设步伐,在1958年和1959年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之后,1960年又提出“开展全面服务,保证治黄重点,大力支援农业,洪水枯水泥沙并重,大中小河兼顾,基本站、实验站并举,定位观测与调查研究结合”的方针,全面高速度地发展,但是也出现了建设过快、战线过长、工作不切实际的现象。总的来说,50年代是一个展阶段,水文站网已初步形成,水文测验已全面展开,测验规范己大力贯彻,实验观测分析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历年资料整编已全部刊印出版,逐年资料整编体系也已建成,水文情报预报,已在防洪防凌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黄河水文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0~70年代虽曾受国民经济暂时困难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但后期又得到了恢复发展,稳步提高。在这一阶段里,由于黄河干支流相继建成了15个大型水库,支流上也修建了大量中小型水库,引黄灌溉和水土保持面积不断扩大,使黄河水文自然变化规律受到了很大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治黄对水文工作提出了完善站网,提高测验质量,算清水账、沙账,加强水文情报、预报,深入探讨水文变化规律的要求。据此进行了调整发展站网,整顿加强设施,以土洋结合和开展协作的方法研究创造了适应黄河特点的测验工具仪器,改进了技术,提高了水文测报质量,开展了气象预报和水质监测,增加了服务项目,全面展开了实验研究和水文分析计算并开始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各项水文工作都获得了新的进展。

进入80年代,遵照国家“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和治黄工作确保防洪安全,合理利用和保护水的精神,以改革为动力,以洪水测报为中心,研制、引进了各种先进设备和技术,开始建立自动测报系统,逐步向现代化迈进。

一、站网建设

水文站网是水文工作的战略部署,建国后即以全面控制洪水、径流、泥沙为原则,恢复旧站,建设新站。1950年全河水文站即已恢复到民国时期的最高水平,1955年全河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已为1949年的4.7倍、2.7倍、13.8倍。1956年编制了黄河流域水文站网规划,为科学合理地建设站网提供了依据。1960年站网密度已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泥沙站网大大超过了一般河流。1960年以后,为了适应黄河流域自然情况和治黄工作的新变化,又修订了四次站网规划,其中60~70年代三次,80年代一次。60年代受国民经济暂时困难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曾不适当地撤销了一大批测站。到了70年代逐渐恢复和发展并设立了一批小河站。1990年全河水文站网已有水文站451处(其中渠道站129处),水位站60处,雨量站2357处。其中属黄委会系统的分别为139、35、763处。全河水文站每万平方公里4.28站,为1949年每万平方公里0.52站的8.23倍。全河雨量站每万平方公里31.32站。水文站体制也由全部水文站常年驻站观测,改为大部分支流站实行站队结合。随着水文站网的逐步完善,黄河流域的径流、泥沙、洪水等各项水文因素的形成变化,已得到全面控制。

二、水文测验

(一)基本测验

测验工作是水文工作的基础。建国后,各项基本观测迅速全面展开。在测验设施方面,除了进行高程和平面控制建设外,主要创建了适合各站特性的各种测验设施,用测船测验的水文站一般架设吊船缆道,山溪性河流架设缆车(吊箱)缆道,断面较窄河床比较稳定,漂浮物较少的水文站架设流速仪缆道。在洪水时用浮标测流的水文站都架设了浮标投放器。1987年全河已架设吊船缆道64处(其中黄委会系统37处),缆车和流速仪缆道252处(其中黄委会系统94处)。黄委会系统除黄河下游河面特别宽,游荡多变的夹河滩水文站外全部架设了缆道。兰州水文站还建成了半自动流速仪缆道,宁夏固原水文站架设了双刹型电动独轮缆道。电动升降缆车己作为中国水文业务技术经验之一,列入世界气象组织推行的《水文业务综合子》向各国推荐。少数使用机动船的站,则加大了马力,建立了机船组,提高了测洪能力。河口水文实验站建造了黄河上最大的600匹马力40.15米长的浅海测量船。

在测验工具仪器方面,首先配齐了各站必需的测验和测量工具仪器,然后根据各站特点逐步改进提高。雨量观测,由雨量筒改进为自记雨量计和遥测雨量计,1990年雨量自记程度全河已达46%,其中黄委会系统达到60%。水位观测由直立固定水尺发展到活动水尺和各种适合测站特性的自记水位计、遥测水位计,1987年水位自记程度全河已达20%,其中黄委会系统达到24%。测速仪器由一般流速仪改进为防沙防草流速仪。测沙工具由直立式悬移质样器改进为横式样器,进而研制了同位素测沙仪。泥沙颗粒分析仪器初期为筛分析、比重计、底漏管,于1960年改为粒径计,1980年发展为光电颗分仪。

测验规范是测验工作的法规,为了统一测验标准,提高测验质量,1951年黄委会首先制订了一个简单的测验规定。1956年后认真贯彻了水利部颁发的《水文测站暂行规范》,并制订了补充要求,改进了测验方法。在测流方面,对测流的各个环节都进行过试验研究,不断改进提高。泥沙测验方面,建国一开始就十分重视,除了各站一般泥沙测验外,还有部分站开展了精密泥沙测验。1956年按测验规范规定改为输沙率测验。为了研究泥沙的形成、输移规律,1950年就开始在黄委会系统14个水文站上取样进行颗粒分析,到了80年代全河已发展到124站,其中黄委会系统68站。黄委会系统颗粒分析室也由1950年的1处增加到1980年的12处,后又调整为7处。

冰情是黄河上又一种复杂的水文现象,观测冰情的站1960年全河已达400处,其中黄委会系统181处。为认真贯彻水文测验规范的规定,除一般冰情观测外,还开展了特殊冰情观测。

开发利用黄河水,不仅需要掌握水量还必须了解水质。1958年开展了天然水为主的水化学成分测验。12年开展了水质污染监测后,天然水化学成分测验与水质监测相结合。15年建立了黄河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系统,增加了水化学成分测验站,布设了大量的水质监测站点。分析方法除天然水化学成分贯彻《水文测验试行规范》外,水质监测污染物分析均按特定的规范执行。80年代逐步引进了各种先进的分析仪器,改进了分析技术,分析质量已达到国际标准。黄河水质状况经过调查和对监测资料分析研究,基本搞清了黄河水质的主要水化学成分和矿化度分布情况。大量的数据和分析资料说明建国后黄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1990年低于三类水质的河长,干流为34%,支流达59%。

水文调查是弥补水文定位观测不足的一项重要水文工作。自50年代初开始,黄委会就组织了多次黄河干支流洪水调查,获得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如黄河干流三门峡1843年的洪水,洪峰流量36000立方米每秒;黑岗口1761年的洪水,洪峰流量30000立方米每秒;支流伊河龙门镇公元223年的洪水,洪峰流量20000立方米每秒;沁河九女台1482年的洪水,洪峰流量14000立方米每秒等,都是大大超过实测资料的罕见特大洪水。80年代黄委会勘测规划设计院将全河172个河段的调查洪水成果汇编成册,刊印出版。沿黄甘肃、宁夏、山东等省(区)也将调查洪水资料汇编刊印。

由于测验工作不断充实,测洪能力不断加强,测流历时不断缩短,测验方法不断改进,测验精度不断提高,水沙不平衡现象逐渐减少,散乱的水位流量关系逐渐变为较规律的曲线,为治黄提供了完善、可靠的水沙、水质等资料。

(二)实验观测

为了掌握黄河的水沙特性,除了大量的基本水文测站外,还开展各项实验观测,探求水沙的形成变化规律。

1953年首先在河口建立了前左水文实验站,进行黄河三角洲淤积延伸和尾闾摆动规律的观测研究。1956年开始在上诠、三门峡和三盛公相继建立了大型水面蒸发站,研究了水库水面蒸发和一般蒸发器与天然水面蒸发的关系,并为计算大范围陆面蒸发提供了资料。1957年在花园口游荡性河段建立了河床演变测验队,进行了河床冲淤摆动变化规律的观测研究。在高村以下的自然弯曲河段和由人工控制、半人工控制的弯曲河段建立了弯曲河道观测队,进行了弯曲河道变化规律的观测。1958年在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岔巴沟设立了子洲径流实验站,观测研究了黄土地区径流形成变化规律和水土保持的影响。同年又设立了三门峡库区水文实验站,随着位山、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天桥、巴家嘴等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都相继成立了实验站(队),开展了以库区泥沙运行规律为主的观测研究。累计建立实验站(队)14个,测取了各种水文实验资料,撰写了大量的分析报告和专著,这些成果已在治黄规划、河道整治、水库建设管理运用、河口治理等治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资料整编

建国初期,根据治黄规划的急需,1952~1956年对1953年前的全部黄河基本水文测验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编,于1956年刊印出版。在此基础上,确定自1954年的资料开始转向逐年整编,并建立了在站整编、集中审查、复审汇编、刊印出版四个步骤和保证质量提高工效的制度。每年的测验资料一般隔年刊印出版。整编方法除贯彻全国统一规定外,又结合黄河特点进行了补充16年开始试行电子计算机整编,年从国外引进了电子计算机,此后正式展开并开始筹备和建设水文资料数据库,以推动资料整编工作的改革。

水文实验资料整编,自1960年整编三门峡库区实验资料开始,相继展开对各实验资料的整编,同时还进行了小河站资料整编,并在整编资料基础上作了五次黄河流域水文特征值统计。在70年代初还进行了黄河流域特征值的量算,将原用的黄河流域面积745000平方公里修改为752443平方公里,原用的河长4845公里修改为5464公里。

截至1990年共整编刊印了各种水文资料368册,除提供水利部和黄委会有关单位使用外,还供应了其他165个单位部门应用。

三、水文气象情报预报

情报工作。向黄河防汛总指挥部报汛的水情站网,在50年代,由1949年的11处增加到1959年的404处。水情传递手段,一开始就用了公用电报、电话和专用电台、电话相结合的通信网。水情拍报办法,由简单的定时拍报,改进为分段次标准拍报。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水文情报系统。60年代,水情站网曾一度大幅度下降。10年开始回升,70年代末稳定在500处左右。鉴于淮河15年8月大洪水时水情信息不灵的教训,黄委会在三门峡以下建立专用无线通信网。自80年代初开始,在三门峡至花园口间建立自动遥测系统。现在黄委会水情部门建立了雨、水情信息自动接收、处理、传输系统,大大提高了水情传递时效。

水文预报。1951年开展了黄河下游的洪峰预报;1955年发展到黄河中下游干支流的降雨径流和洪水过程预报;1959年又发展到上游,并全面开展了洪水、枯水、冰情,长期、中期、短期各种预报。60年代末到70年代,取协作的办法,加强预报技术的研究,并组织了一次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黄委会的大协作,研究改进了黄河长期暴雨洪水预报。70年代末又组织了一次有关省(区)和流域水文、水利部门的协作,研究建立了黄河下游洪水预报系统。15年黄委会成立了气象组织,由全部依靠沿河气象部门提供天气预报,改为自行开展天气预报,并与有关省气象台建立了汛前长期降水预报会商和汛期暴雨联防,把天气预报与水文预报结合起来,增长了洪水预报的预见期。1982年后,逐步推广运用电子计算机,并在三门峡至花园口间建立自动遥测联机实时洪水预报系统,改进了以三花间预报为重点的全部预报方法,提高了预报精度。天气预报也建立了卫星云图,测雨雷达及各种气象信息自动接收处理系统,并开始研究建立专家系统,改进预报方法,提高了预报准确率。黄河的水文、天气预报已开始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建国以来,黄河水文气象情报预报,已对历年黄河防洪、防凌工作提供了约300万站次情报,4000多站次预报,尤其在1958、1981、1982年的黄河大洪水中,准确及时地提供了洪水情报和预报,使防洪工作取了有力的防御措施,以最小的损失取得了战胜各次洪水的伟大胜利。

四、水文计算和分析研究

这是治黄规划和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是治黄的重要科学依据,建国以来进行了大量的工作。1954年编制《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简称黄河技经报告)时,对黄河干支流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水文分析计算,同期还分析研究了黄河流域的降水和径流形成变化规律,此后在修订补充治黄规划时对有关内容又进行了深入分析计算。60年代首先统一了全河主要水文站的主要水文数据,确定了陕县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23.5亿立方米,平均年输沙量为16亿吨,并围绕探求根治黄河水害的途径和三门峡水库改建,进行了有关水沙分析研究。鉴于钱宁1959年提出黄河下游淤积的主要成分是粒径大于0.05毫米的粗沙,1965年后对此进行了粗沙来源的调查研究。同期,1962~1965年对上游刘家峡至盐锅峡河段的冰塞开展了观测研究,提出了计算方法。进入70年代后,根据水利电力部(简称水电部)指示,黄委会编制了黄河治理规划,并以黄河下游河道治理和防洪为主进行了水沙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除搞清了黄河下游的粗沙来源外,还研究了黄河泥沙的输移规律,分析计算确定了黄河下游花园口的可能特大洪水流量为55000立方米每秒。同时,对三门峡、花园口的主要历史洪水进行了分析,系统研究了黄河下游的凌汛,取得了不少有重大价值的成果。到了80年代在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时,再次进行了水沙分析计算,并对多年来分析研究的泥沙运行规律、历史洪水、黄河冰情、黄河水,以及黄河流域的气候等进行了综合分析,撰写成专著。还开展了高含沙浑水流变特性试验和水内冰、河曲段冰塞的观测研究,取得了许多宝贵成果。

黄河的水文研究,自1981年撰写冰情论文参加国际冰情学术讨论会后,开创了黄委会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新局面,已有不少水文研究成果进行了十余次国际交流,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水文科研成果,推进了黄河水文研究工作的发展。

建国以来,作为防灾减灾和水开发利用基础的黄河水文事业,得到了党和的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到1990年仅黄委会系统事业费就有人民币2.2亿元。建立了一支业务熟练、思想过硬的水文队伍。全河水文职工到1990年为4680多人,其中黄委会系统2500多人,已建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黄河水文系统。广大的黄河水文职工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尤其工作在水文测报第一线的水文职工,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与暴雨、洪水、泥沙、冰凌作斗争,仅黄委会系统就有31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40多年中黄河水文工作已为治黄提供了大量的水文资料和水文气象情报、预报,水文分析研究成果,走出了一条具有黄河特色的水文事业发展道路,无论在黄河治理开发和流域经济发展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黄河是世界上水文变化最复杂、测验条件最困难的河流,尤其随着黄河的治理和流域经济发展,黄河水文情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文测报质量远不能适应需要,水沙量尚未完全算清,水文规律尤其是在新的变化中的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黄河水文工作者必须不遗余力地、孜孜不倦地在已取得的成绩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站网,加强测报,深入研究,更加努力克服困难,使黄河水文事业不断发展提高。

参考资料:

://cache.baidu/c?word=%BB%C6%BA%D3%3B%D7%CA%C1%CF&url=%3A//yhfh%2Ecom/Article%5FShow%2Easp%3FArticleID%3D2218&b=0&a=11&user=baidu

幸福是什么意思?

黄河(Yellow River)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它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发展。黄河流程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3平方公里,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相连,犹如无数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黄河文化有《黄河大合唱》等,著名诗人如李白、王维、王之涣等,都留下了千古绝唱。另有音乐家、教授、演员等人以此为名。 黄河长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2.76平方公里,流经9个省区,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龙。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约古宗列渠是黄河的正源,源头于巴颜喀拉山脉的雅拉达泽峰,干流长度4675千米,平均流量1774.5 立方米/秒,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50米,水深一般为2.5米,有的地方的深度只有1.2~1.5米。.baidu 黄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两岸缺乏湖泊且河床较高,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因此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

河源至贵德多系山岭及草地高原,属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过4000米,源头河谷地海拔4200米;贵德自孟津江段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东为吕梁西坡,南为渭河谷地,北与鄂尔多斯高原相接,西至兰州谷地;黄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沟深,沟壑地面坡度15~20度,沟谷面积占40~50%,沟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进入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海拔不超过50米,进入下游后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河床高出地面4~5米;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地面冲积出扇状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为缓岗与洼地相间分布的倾斜平原,洼地比较开阔平展。

黄河从贵德至民和境内海拔在3000到1600米之间,从民和下川口进入甘肃,这一段气候温和湿润有"高原小江南"的美誉,水流清澈见底又有“天下黄河贵德清”的说法。宁夏的宁夏平原和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因为处在黄河上游的河谷地带,水源丰沛,灌溉便利,农业发达,水草丰美,因此被称为塞上江南。

流域概况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托克托县区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壶口瀑布南孟津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它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在中国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内,连同下游豫、鲁沿河地区共有2亿多亩耕地,1亿左右人口。

黄河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因水土流失,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黄河是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幸福就是一个人七情六欲获得满足而身心愉悦的过程,俗称"万事如意"。

人的七情六欲虽然很多,但可基本归纳为四大方面。

一是渴望物质丰富。例如一个普通人会渴望付出尽可能小的劳动强度,花费尽可能少的劳动时间和尽可能顺心的劳动过程就能换取足够多的,可供他和家人自由支配的,持续不断的物质财富;

二是渴望精神愉悦。例如人们会渴望在家庭中,尤其是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公正、尊重、亲情、友善、安全、良好预期等精神愉悦;

三是渴望寿命长久。例如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也会充满着对疾病、对意外伤害的恐惧和对人生终点的无奈,十分渴望能保持健康的身体,获得久远的生命;

四是渴望爱情浪漫。例如在爱情方面,人们有珍惜家庭稳定的理性一面,同时人又象动物一样,程度不同地对其他异性具有一定的野性渴望。现实生活中人们只能不得不地压制野性,张扬理性,但是几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渴望能够获得一种宽松的社会环境便于他或她无忧无虑地去追求浪漫爱情而又不伤害任何人。

中国古人把人性四大欲求精辟地归纳为"福禄寿禧"四个字。也可以说,满足福禄寿禧的过程也就是幸福的过程。

幸福还有七大特点:

A 综合满足才能真幸福。

每一单项欲求的满足,都能给一个人带来一定程度的快乐,但是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一般地说,一个人只有获得四大欲求的基本平衡式的综合满足,他才会感到真幸福。现实生活中,人们之所以会普遍感到不幸福,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人们过分追求单项欲求的满足,而忽视了欲求的综合满足。例如,很难想象一个通过不正当手段积累了亿万家资,却夜夜噩梦害怕东窗事发被追究原罪的富翁会真幸福。

B 幸福度与代价成反比。

每获得一定单位的欲求满足,都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这些代价实质上是劳动的付出、精神尊严的付出和生命时间的付出,但是常常会被金钱的付出这个表象所掩盖。欲求满足的程度,与代价的付出量成反比例关系。

C 民主投票反映幸福量。

欲求满足的度和代价付出的度都是一个当事者自我估量评价的心理概念,先天缺少一种公认的标准参照物,因此很难量化成绝对值来衡量其高低。当事者个人常常参照相关人群感想法、纵向对比法、横向同比法、摩擦抵消剩余法、潜能开发率法等相对量来进行综合对比评价。欲了解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成员的满足度,常使用民意调查法或者民主投票表决法。

D 幸福量取决于欲望值与实际满足度之间的差。

一般来说,幸福量的大与小,取决于这个人的欲望值与实际满足度之间的差,实现的满足度比当初欲望值超出的值越大,这个人就会越幸福,反之,这个人就会感到越不幸福,甚至是痛苦。知足者长乐,就是这个道理。

E 次序选择决定幸福量

每种单项欲求的迫切程度会因人因时因事存在着此高彼低的动态起伏,同时,单项欲求的满足度还存在着边际递减规律,一种单项欲求获得满足的次序还常常会影响到另一种单项欲求的满足效果,因此人们常常会处在孰轻孰重孰缓孰急的艰难选择中。人们只有在空间上保持好各种单项欲求的平衡满足,既分清主次又不以偏代全,由此形成的欲求综合满足程度就高,幸福总量就大,反之就低就小

F 欲求满足的时间越久幸福总量越大。

无论是单项还是综合,欲求的满足都存在着一个时间观问题。在同等量的满足度上,只有让欲求满足的时间越久,幸福总量才能越大。因此,人的寿命越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间越长久,人类幸福总量就越大。

G 与他人关系决定欲求满足度。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中人,因此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既存在着欲求冲突关系,更存在着欲求依存关系,因此,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或者一个政党、或者一个国家只有妥善地处理好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才能获得较高的欲求综合满足度。

一种评测幸福满足度的简单方法:

我们姑且设一个社会成员最高的幸福满足度是1,最低的幸福满足度是0。如一个社会每位成员的幸福满足度都是1,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最和谐社会,如一个社会每位成员的幸福满足度都是0,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最不和谐社会。例如,一个社会有100位社会成员,如果每位成员的幸福满足度都是1,幸福总量就是100,那么这个社会的幸福度或者说和谐度就是100%;如果每位成员的幸福满足度都是0,幸福总量就是0,那么这个社会的幸福度或者说和谐度就是0。

人有四大欲求,我们姑且规定每单项欲求的最大满足度都是0.25,最小满足度是0。如一个人四大欲求的满足度都达到了最高值是0.25,那么,这个人的幸福满足度就是0.25+0.25+0.25+0.25=1;如果一个人的物欲满足度是0.20,精神满足度是0.10,生命满足度是0.12,爱情满足度是0.16,那么,这个人的幸福满足度就是0.20+0.10+0.12+0.16=0.58。 这个幸福满足度也可表述为(0.58x100)%=58%。

幸福满足度也可以应用到单项满足度的评定上。如一个国企有100人,95%以上的人(普通员工)对产权改革管理层收购的平均满意度大约只有0.2,而5%的人(管理层)满足度也许会高达1.00 得出的满足度总值是: (95x0.2+5x1)%=24% ;如把国有资产的使用权作为负债分包到人,由全员集体承包并海选管理层,可以让95%以上的人平均满意度达到0.9,而5%的人满足度也可平均达到0.5 那么得出的满足度总值是: (95x0.9+5x0.1)%=90% 仅仅从这个单项进行考察,两种改革孰优孰劣,也就一目了然了。

和谐世界就是地球全体成员幸福总量最大化的社会:

从社会整体角度来说,虽然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渴望获得最大程度的幸福快乐,可是,由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共同生活在唯一的地球上,都生活在无论是整体还是个体都彼此独立而又彼此依存的各色社会中,而满足我们各项欲求所必需的自然、物质、人力、政治、社会、科技、时间、异性等都是有限的,人们彼此之间就会存在你多我则少,你有我则无的竞争关系。因此,如何让竞争有秩公平、如何让这些在竞争中达到最佳的配置、如何让竞争既能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又能让全体社会成员在竞争中获得四大欲求综合动态满足度的最大化,是衡量一种社会制度和谐与否的标准。

因此,只有一个在时间上空间上能让全体社会成员乐苦相抵的绝对值最大,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最小,个性满足的程度最高、的利用率最大、技术进步的速率最快、社会全体成员幸福总量最大化的社会,才是一个幸福的理想的和谐社会。让每个地球人都最幸福快乐的和谐世界理应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