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国苏皖第一匪案祸首,传说有玉猫护体,多次逃脱最后却死无全尸

2.睢宁县有几个镇?

3.雅迪1800公里续航

4.苏轼的[人间有味是清欢]是什么意思?

5.浣溪沙的意思

安徽泗县天气预报15天30天查询结果是什么_安徽泗县天气

百度首页 | 百度知道 | 登录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百科 文库 帮助 | 设置

百度知道 >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作文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8-12-26 12:11 | 提问者:290134558

最佳答案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杜甫家人

草案 杜甫的家人历史记载比较少,按《杜甫传》看来,他的妻子姓杨,是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

他有两个儿子宗文宗武。有一女名凤儿,安史之乱才出生。随后举家流离,均到过四川,后面到川东,最后流落湖南。杜甫死后,妻杨氏无奈何,变卖衣物,买了棺木,草草成殓,带了宗文、宗武,几个姨姑,把灵柩送到岳阳。又把坐的船卖掉,才在当地勉强殡葬。后来宗文、宗武虽然成长,但是进身无路,家道还是那么穷困。直到宗武的儿子嗣业长大,长年焦劳,费了不少事,求了许多人,才继续先人之志,把杜甫的灵柩送到洛阳惬师。这时杨氏已早病死,嗣业才得把祖父母的灵柩合葬在首阳山。离开杜甫的死已四十多年了。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安史之战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是唐中叶朝廷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势力分权的一场统治 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斗争。这场战争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 到代宗宝应二年(763年)史朝义兵败,前后长达8年之久,中经洛阳之战、常山之战、 太原之战、睢阳之战、河阳之战等重大战役,最后以唐朝平定叛乱结束。

唐朝中期以后,府兵制度破坏,募兵制逐渐产生,驻守边防城镇的节度使大量招募 军队,在其防地内逐渐取得了、财权和兵权,势力渐渐壮大。朝廷权力被藩镇割据 势力分割。节度使不服从朝廷调遣,联合起来反对中央,甚至向皇帝兴师问罪,形成与 中央抗衡的割据势力。相比之下,京师禁卫寡弱,不足以控制外地节镇之兵,形成外重 内轻局面。

天宝元年(742年)唐全国有55万军队,其中49万驻守边境,归各地节度使掌握。 河北边防重镇平卢(今河北卢龙县)、范阳(今北京市)节度使更是兵精将广,势力强 大。各地节度使都以养兵起家,极度姑息将领,士卒骄横跋扈,废易主帅为常事。如河 北幽州(今北京市)、成德(今河北定州市)、魏博(今河北大名县)三镇在位的57个 节度使中,由朝廷任命的只有4人,其余53人或擅立,或为士兵拥立,其中又有22人为 部下逐杀。因此,在藩镇统治地区连年征战,攘夺不休,这种局面使方镇节度使争夺最 高统治权力的野心不断膨胀,终于酿成安史之乱。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讨伐权相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反唐。

安禄山叛兵由范阳南下,一路攻陷藁城、陈留(河南开封市)、荥阳,直逼洛阳。唐朝 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讨伐叛军。叛军田承嗣、安守忠进 攻洛阳,守将封常清军队被叛军骑兵冲杀,大败溃逃,叛军攻占洛阳,封常清逃走。叛 军追击高仙芝军队,唐军大乱,人马践踏,死者不可胜数。后唐军退守潼关,才阻住叛 兵西进。在河北,平原(今山东德州市)太守颜真卿、常山(今河北正定县)太守颜杲 卿兄弟相约阻击叛军。史思明率兵攻打常山,颜杲卿昼夜拒战,终因粮尽无援,常山失 守,颜杲卿及一家30余人被害。常山之战虽然失败,但却牵制了叛军攻打潼关的兵力, 减轻了关中的压力。

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准备西进夺取长安(今陕 西西安市)。唐玄宗任命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扼守潼关。哥舒翰用 以逸待劳战术阻击叛军,等待决战时机成熟。但玄宗屡次催促他出战,哥舒翰不得已出 关与叛军决战,结果唐军大败,哥舒翰力战被俘,投降了安禄山。潼关既破,长安已无 险可守,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安禄山兵进长安,纵兵劫掠,搜捕百官、宫女、宦官押赴 洛阳。

当叛兵攻下长安时,玄宗之子李亨逃到灵武,即位称帝,是为肃宗。肃宗整军经武, 准备收复两京,中兴唐朝。唐将郭子仪率兵5万赴灵武,李光弼赴太原抗敌,肃宗 始能立足。然而李亨任用志大才疏的房绾谋划军国大事,命他率兵收复两京。房绾于是 分兵3路,向长安进发。他迂腐地效用古代车战之法,用2000辆牛车,两翼由步兵和骑 兵掩护,与叛军安守忠在咸阳附近作战,敌军乘风纵火,拉车的老牛吓得四处乱窜,唐 军死伤4万余人,部将杨希文、刘贵哲投降叛军,房绾只带数千人逃归灵武。 在抗击安史叛军的战斗中,影响最大的是太原之战和睢阳之战。至德二年(757年) 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

这年,史思明、蔡希德率兵10万两路围攻太原,准备攻下太原,长驱朔方(今宁夏 灵武县西南),消灭肃宗。唐将李光弼率领军民于城外掘濠沟,在城内修堡垒,凭 险固守太原。 史思明率骁骑兵攻城,命令军队攻东城西城接应,攻南城北城接应,百般设计,又 造云梯、土山攻城,双方相持月余。李光弼募人挖地道通到城外,把叛军攻城的人马云 梯陷入地道中,又制造大炮,毙伤叛兵2万余人,史思明才率军稍稍后退。李光弼派偏 将诈降,亲自率军挖好地洞,严阵以待,史思明正在准备受降,突然一声天崩地裂,叛 兵千余人陷入地洞,顿时大乱,唐军乘势出去,杀伤1万余人。史思明留下蔡希德攻城, 自己逃回范阳。李光弼选敢死士出攻,杀敌7万,蔡希德败逃,唐军取得了太原保卫战 的胜利。

与此同时,安庆绪命尹子奇率兵13万攻打睢阳(今河南商丘市南),唐守将许远向 守卫雍丘(今河南杞县)、宁陵的张巡求援,张巡自宁陵率兵进入睢阳城,与许远共同 坚守。二人齐心协力,张巡指挥战斗,许远调集军粮,修造战具,唐军只有6000余人, 但却士气百倍,昼夜苦战,有时一天作战20次,杀敌2万余人,尹子奇率军回撤。三四 月间,尹子奇再度围攻睢阳。张巡杀牛饷军,士卒感奋,全部出战。叛军见唐军人少, 麻痹轻敌,张巡率军直冲敌阵,杀叛将30余人,士兵3000人,追杀数十里,大获全胜。

此后双方相持于睢阳,张巡命令士兵夜间在城上列队击鼓,作出要交战的样子,叛军一 夜不敢休息,唐军则在白天息鼓休整。如此数日,尹子奇不复防备,张巡率领勇将南齐 云、雷万春10余将突袭敌营,直冲到尹子奇大帐,杀敌将50余人,叛兵5000人,南齐云一箭射中尹子奇左眼,险些把他活捉,尹子奇率兵撤围。七月,尹子奇第三次围攻睢阳, 唐军因伤亡无法补充,又无援兵,城中粮食也用完,张巡只好固守拒敌。叛军用云梯、木驴、土囊攻城,张巡随机应变,千方百计破敌,迫使尹子奇做长期围困的。由于数月苦战,唐军只剩600人,孤立无援。张巡命南齐云赴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向贺 兰进明求援,但贺兰进明忌妒张巡成功,拒不发兵。叛兵见援兵不到,城中鼠雀都被网 罗以尽,攻城更急,唐军将士力竭不能出战,城遂失陷,张巡、南齐云、雷万春等36将 被害,许远押赴洛阳。

太原和睢阳保卫战,牵制了叛军大量兵力,对扭转战局起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 唐将郭子仪率兵攻取凤翔,平定河东,肃宗由灵武进至凤翔,会集陇右、安西和西域之 兵,又借回纥兵,收复两京。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唐军进攻长安,李嗣业率前军, 郭子仪率中军,王恩礼率后军,与叛军李归仁交战。唐军初战不利,为叛军所败。李嗣 业袒胸持刀,身先士卒,唐军手执长刀,排阵推进,所向披靡。唐将王难得被敌箭射中, 肉皮下翻遮住了眼,他连箭带肉拔去,血流满面,战斗不止。叛军伏兵又被仆固怀恩和 回纥兵击败,士气沮丧。叛军大败,被斩首6万,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唐军乘胜收复 长安。广平王李俶与回纥王叶护、唐将郭子仪等率军兵进洛阳,安庆绪杀所获唐将哥舒 翰、许远等逃回河北,唐军收复洛阳。

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圣燕王,史思明由范阳率河北诸郡 兵南下攻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唐将许叔冀出降。史思明进攻郑州。唐将李光弼在河 阳(今河南孟县)拒战。史思明攻打河阳,命勇将刘龙仙出战,唐将白素德追杀龙仙, 叛军惊恐。李光弼又命唐军烧毁叛军布置在黄河中的船只,造浮桥炮击叛军,叛将高庭 晖、李日越、董秦都投降唐军。史思明亲自率兵攻河阳,叛将周挚攻北城。唐将李抱玉、 荔非元礼、仆固怀恩等奋击破敌,杀死千余人,俘虏500人,周挚遁逃。李光弼把俘虏 晓示南城史思明,史思明见大势已去而退走。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史朝义杀史思明,自立为帝。

史朝义率兵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市),为唐将田神功所败。宝应元年(762年), 唐代宗即位,命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仆固怀恩为副元帅,协同李光弼讨伐史朝义。

唐军在洛阳北郊大败叛兵,杀获甚众,史朝义败归河北,唐将仆固炀又在贝州(今河北 清河县)取胜。宝应二年(763年),史朝义败走范阳,穷困自杀,延续8年的安史之乱 被平定。

安史之乱是中唐社会矛盾的产物。由于唐朝社会长期承平,不识战斗,所以叛兵很 快攻下洛阳和长安。然而叛军每破一城,都大肆劫掠妇女、财货,男子壮者荷担,老弱 则被杀死,渐失民心。安禄山攻陷长安后,日夜纵酒为乐,没有进兵四川,使玄宗在蜀, 太子李亨在灵武立足,组织力量反击。唐将颜杲卿、张巡、郭子仪、李光弼等力阻叛军, 不但消灭了敌军大量有生力量,而且稳住了战局,为唐军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颜杲卿、 张巡抗击叛军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为人千古传颂。对我有帮助

426回答时间:2008-12-14 15:17 | 我来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790381796 | 一级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09-12-29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背景故事作文急!!!!~~~~~ 74 2010-1-18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 2009-1-6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背景故事 72 2010-1-26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的背景故事 2009-4-17 用《示儿》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一篇作文 146 查看同主题问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背景故事 作文

等待您来回答0回答10请以“走进 —— ” 为题,写一篇以自己的观察 经历 体验 见闻 感受 ...1回答10关于往事的 最有个性的作文题目!!!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0回答有什么网站提供好书推荐的内容呢?0回答老师让我们写一篇物品争吵的作文我该怎样写才吸引人1回答christmas,students,a,the,house,party,Jims,had,in怎么连词成句?1回答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my computer didnot work4回答沉睡的反义词?2回答舍()逐()的四字词语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

其他回答 共3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蓟北乃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南”急于结束流落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是天大的喜讯,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他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诗的第二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带着欣喜的热泪,回看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他们昔日的愁云早已驱散,正沉浸在欢乐之中,亲人的喜悦是对诗人最大的安慰,他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随手胡乱地收拾诗书,再也无心伏案读书。这对于一位原是读书破万卷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大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喜欲狂”既是上面初闻惊喜的结果,又是下面由惊喜而引发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遐想,于是诗篇便有了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尾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巴峡”是出发之地,“巫峡”是必经之处,“襄阳”和“洛阳”是诗人的原籍和故乡。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回答者: 纞丄天使 | 二级 | 2008-12-7 16:11

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蓟北乃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南”急于结束流落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是天大的喜讯,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他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诗的第二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带着欣喜的热泪,回看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他们昔日的愁云早已驱散,正沉浸在欢乐之中,亲人的喜悦是对诗人最大的安慰,他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随手胡乱地收拾诗书,再也无心伏案读书。这对于一位原是读书破万卷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大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喜欲狂”既是上面初闻惊喜的结果,又是下面由惊喜而引发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遐想,于是诗篇便有了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尾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巴峡”是出发之地,“巫峡”是必经之处,“襄阳”和“洛阳”是诗人的原籍和故乡。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登 录 忘记密码

注册百度账号,遨游知识海洋

民国苏皖第一匪案祸首,传说有玉猫护体,多次逃脱最后却死无全尸

浣溪沙

浣溪沙1

作者: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1,村南村北响缫车2。牛衣古柳卖黄瓜3。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4。

全部注释

1.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簌簌,下落貌。

2.缫车,抽丝工具。

3.牛衣,《汉书·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条:"案《食货志》,董仲舒曰:'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然则牛衣者,编草使暖,以被牛体,盖蓑衣之类也。"此处指卖瓜者衣着粗劣。或谓本作"半依",如曾季狸《艇斋诗话》:"予尝见东坡墨迹作'半依',乃知'牛'字误也。"

4.漫,随便。因为十分渴,想随便喝点茶,所以不管哪个人家,都想去敲门试问。苏轼《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门",与此两句意同。皮日休《闲夜酒醒》:"酒渴漫思茶",盖即此语所本。

词至苏轼,题材、意境、笔法等皆有拓展,此前词中绝少出现的农村田园风光也出现在苏轼词中。元丰元年(1078),徐州春旱后得雨,苏轼到石潭谢神,作了一组《浣溪沙》,题为"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五首",皆写初夏农村景色,此为其中第四首。

上片截取农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枣花的香气,缫车的响声,卖瓜人的悠然,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图画。

下片则写作者本人,日高、路长更兼酒困,未免倦极口渴,便敲门求饮。苏轼虽然身为士大夫,内心却对农村田园怀有亲近之心,自谓"使君元是此中人",此处漫不经心的"敲门试问",与"野人家"之不分彼此,可见一斑。

浣溪沙2

作者: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1。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2。萧萧暮雨子规啼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4!休将白发唱黄鸡5。

全部注释

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3.萧萧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4.此句当为写实。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5.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萧萧暮雨中,杜鹃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先著《词洁》卷一谓:"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自不凡。"

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浣溪沙3

作者: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1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2。

雪沫乳花浮午盏3,蓼茸蒿笋试春盘4。人间有味是清欢。

全部注释

1.泗州,今安徽泗县。刘倩叔,生平不详。南山,即都梁山,在泗州不远。

2.清洛,指洛涧,今安徽洛河,源出安徽合肥,北流至怀远入淮河。泗州在淮河北岸。漫漫,大水浩淼貌。

3.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时烹茶,以乳色鲜白、泡沫细腻为上乘。苏轼《西江月》(龙焙今年绝品):"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

4.蓼茸:蓼菜的嫩芽。蒿笋,莴苣笋。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词作日离立春不远,故先"试尝"。

此为一首记游词。元丰七年(1084),苏轼由黄州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赴任途中,曾于泗州小住,这首词便是在此期间,与友人在泗州附近南山游玩的时候所写。

上片写南山所见的景色:微寒天气,乃"细雨斜风"有心"作"之,天气放晴,滩边之烟柳似作意"媚"之,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本无意之风景,于有心人眼中,却显得处处有情。

下片写午时小休,烹茶野餐。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别有一番风味。而全词的主旨,最终落在"清欢"二字上,可见作者对生活情调的欣赏。

全词笔调雅致,可感受到作者清雅、恬淡的心境,正因有此心境,才能品味出生活的独特情致。

作者:李清照——《浣溪沙》

内容:

髻子伤春慵更梳,

晚风庭院落梅初,

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

朱樱斗帐掩流苏,

通犀还解辟寒无。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懒《花草粹编》作“慵”。《历代名媛诗词》作“恼”。

玉鸭熏炉:玉制(或白瓷制)的点燃熏香的鸭形香炉。熏炉形状各式各样,有麒麟形、狮子形、鸭子形等;质料也有金、黄铜、黄铜、铁、玉、瓷等不同。

瑞脑:一种香料名。

朱樱斗帐:斗帐,覆斗形的帐子。

流苏:指帐子下垂的穗儿,一般用五色羽毛或彩线盘结而成。

遗犀:犀,指犀牛的角。遗,应为“通”之误。

赏析:

此词,当为李清照年轻时的作品。作者用白描的艺术手法,绘制了两幅清淡典雅的画面:一是室外“闺妇夜晚伤春图”,一是室内“闺妇夜晚怀人图”。不同感受通过基本相同之处的典型形象加以表现,因此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意境。两幅画面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妙趣横生,突出了词旨。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浣溪沙》

内容:

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绣面: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

芙蓉:荷花,此处指很好看。

飞:《历代诗余》作“偎”

宝鸭:指两颊所贴鸦形图案,可参敦煌壁画供养人之妇女绘画,或以为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钗,古代妇女头上的饰物。

香腮:美丽芳香的面颊。

一面:整个脸上。

风情:男女爱慕之情。

韵:标致。

笺:纸,指信笺、诗笺。

赏析:

此词当是易安早期作品。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人物的肖像描写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欢快俊朗。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浣溪沙》

内容:

莫许杯深琥珀浓,

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

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莫许:不要。

琥珀:松柏的树脂积压在地底亿万年而形成的化石,呈褐色或红褐色。琥珀浓,指酒的颜色很浓,色如琥珀。

疏钟:断续的钟声。

瑞脑:一种熏香的名字,也叫龙脑,即冰片。

魂梦:即梦魂,指睡梦中人的心神。

辟寒金:任昉《述异记》:“三国时,昆明国贡魏嗽金鸟。鸟形雀,色黄,常翱翔海上,吐金悄如粟。至冬,此鸟畏霜雪,魏帝乃起温室以处之,名曰辟寒台。故谓吐此金为辟寒金。”诗人遂以辟寒金指代珍贵之精金,“辟寒金小”,喻精金头饰小巧。辟《乐府雅词》作“碎”,误。

髻鬟:古代妇女的两种发式。

烛花:蜡烛燃烧时的烬结。

赏析:

此词当为李清照年轻时作。写女主人晚来用酒遣愁,梦里醒来的孤寂,隐含无限的离情别绪。通过梦前梦后的对比,把年轻**沉重的愁苦情思从侧面烘托出来。全词写的相思,却不着相思一字,具有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浣溪沙》

内容:

小院闲窗春己深,

重帘未卷影沈沈,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

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闲窗:原作“间窗”盖“闲”之误。带护阑的窗子。闲,阑也。闲窗,一般用作幽闲之意。

沉沉:指闺房幽暗,影子浓重。

理瑶琴:理,调理定调,一般指代弹琴。瑶琴:玉为饰,美的琴。

远岫:远山。

薄暮:傍晚,黄昏。

细风:微风。

轻阴:暗淡的轻去。

赏析:

此词当属李清照前其作品。作者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含蓄蕴藉的笔致,写出女主人伤春怀人的悒怅情怀。伤春、怀人,相辅相承。“崔”、“弄”两词琢炼得妙。“弄”字写出一幅风雨戏云,阴云飘卷的动画面,表现了女主人孜然独处的凄寂心境。

睢宁县有几个镇?

在许多文青眼中无限美好的民国时代,其实十分凶险。除了饥荒与瘟疫之外,兵灾和匪祸更是分分钟夺人性命。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老百姓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即使是在当时国民首都所在的江苏,虽然号称鱼米之乡,匪患也十分严重。就在北伐开始的同一年,在江苏西北的睢宁县,就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土匪将整村800多人屠灭的大案。

睢宁 历史 上属于黄泛区,土地贫瘠,加上清末捻军之乱后,水、蝗、兵、匪灾频仍,民生凋敝、百姓困苦。为防盗匪和散兵袭扰,当地老百姓选择聚众而居,村落规模较大,每个村子外面筑有土圩(墙),挖有壕沟,以吊桥出入,因此地名多称“某圩”。甚至村中自建炮楼、豢养武装,目的就是为了自保。当时,这样的做法在整个苏北特别是苏皖交界处十分普遍。从睢宁县高作镇向南十里,有个大圩子叫十家墩,又名十里墩,圩内有约400户居民,以鲁姓、张姓居多。圩内百姓大多仅求温饱,只有几户鲁姓地主比较富裕。圩主名叫鲁子云,另有董事鲁子桂、鲁奎义。他们为保护一己家财,同时也为地方平安,利用封建宗族势力,组织青壮年村民大设香堂,成立“红拳会”,天天习武练功,并且购置了部分和三门**,成为远近闻名的一股民间武装。时间长了,十家墩就成了周边村圩事实上的盟主,在抗匪这件事上,也唯十家墩马首是瞻。由于十家墩实力较强,不仅小股土匪不敢轻易到其附近抢劫,就连有时路经圩子附近,也会遭到会众枪击或追赶,带动周边村圩不再通匪资匪(取类似纳贡的方式缴钱粮以免抢劫)。一来二去,十家墩就和土匪结下了冤仇,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邻近洪泽湖湖匪的“瓢把子”——老魏三。

老魏三何许人也?其实他也是睢宁人,1895年生于沙集西北小朱庄,原名魏其富,因在兄妹四人排行老三,又称魏三,时间长了就叫成了老魏三。因家中贫困,十来岁时,他便逃荒到睢宁南边的安徽泗县东部(今属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在靠近洪泽湖的城头、孙园、陈圩一带做长工,为人割草、放猪放牛。有一年临近春节,老魏三带着东家给的两口袋玉米,准备回老家,不料行至归仁集时被当地地痞无赖抢走。这可是一年辛劳所得!老魏三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他用木刻的夺得了当地一个地主家的三条真枪,并在一个远房表哥的帮助下,打死了抢粮的地痞无赖。好人做不下去了,从此老魏三自己“创世”,开始了打家劫舍的土匪生涯。

此前在孙园张塘村陈培堂家做雇工期间,老魏三结识了比其年龄稍长、当时在张塘读书的陈家外甥许和途。后者与官匪均有勾结,并在当地摆香堂收徒,成为地方一霸,于是便拜许为“老头”(师傅)。有了官匪“通吃”的靠山,加上老魏三做事胆大心细、心毒手辣,具有一定领导才能,聚集在其周围的土匪势力便像雪球一样急剧膨胀起来,成为苏皖北侧交界特别是洪泽湖一带有名的“马子”头目,直接控制的就有近1000人枪,如果加上接受其控制的大大小小的“蓬子”,总人枪数达3000条之上。他利用熟悉沿洪泽湖周边及苇丛滩涂的条件,把那里变成了自己的“土匪窝”,活动轨迹遍及整个苏皖北部,四处绑票勒索、烧杀*掠、无恶不作,成为洪泽湖周边声名最响、势力最强、危害最大的土匪团伙。

老魏三虽然趾高气昂,但在十家墩却碰了硬钉子。起先老魏三惮于其会众武装,也不敢硬拼,而设法让十家墩方面表示服软。一次,老魏三派人送信给圩董鲁子桂,叫圩内准备些米面、鸡蛋和煎饼“伺候”。不料,鲁子桂并不示弱,带话给老魏三:“要米面鸡蛋没有,只有钉铁、犁头(装在**内当炮弹用)和头!”老魏三见这块“犟地”敢于公开抗命,一方面是失了面子,一方面也想给其他村圩点颜色看看,因此在大众广庭之下扬言:“打不下十家墩,我魏三不姓魏!”双方剑拔弩张,冲突一触即发。

鲁子桂等人听说老魏三发誓要踏平十家墩,也全面加强了战备。组织人手,将圩东南两面水塘里的芦苇全部砍掉,以防土匪藏身。原本三个圩门,东门用土袋堵死,留下的北门、西南门,也是白天通行、晚上落锁。全圩漏夜赶制大刀、标枪,许多石糟、石料也砸碎抬上圩墙,堆在那里备用。全圩居民加上部分避匪的外来村民中的青壮年都被挑出,准备参加战斗,加上部分身壮胆大的老头和妇女,共有七、八百人,手执武器上圩值守,特别是“红拳会”会众赤着膀子、扎着头巾、腰勒红带、手执利刃,誓与土匪决一死战。

老魏三也说到做到,从上、中、下湖(洪泽湖不同区域的旧称)调来刘荣铎、刘广益、陈茂昭、梁家山、邓五等10余股土匪,凑齐约1500人枪,分据周边的大小顺庄和关帝庙圩,随时准备进攻。他们也准备了几尊**,并将附近一带村民的耙齿统统卸下来当作炮弹,准备攻坚之用,还拉来几辆牛车,以便在过外壕时搭桥强攻。

1927年8月17日下午,随着两声枪响,黑压压一片土匪从东、南、北三个方向,一边狂喊乱叫,一边向十家墩发起了进攻。三个方向前头都有人扛着旗子,匪众的枪上都系着红布,后面站着一人指挥,中等身材、微胖稍黑,嘴巴右下角有颗痣,上面长着一撮约一寸长的毛,有认得的便说那就是老魏三。待匪众逼近,圩内一声号令,会众纷纷开枪回击。土匪几次发起进攻,一度攻近圩墙,但被圩墙上守卫者一齐用刀砍、矛戳、石块砸,激战至天黑,都被击退。

第二天早晨,土匪再次发起攻击,战况更加激烈,特别是圩子东侧,壕沟有的地方几乎被土匪尸体填平。土匪用几辆牛车装满麦草,浇上煤油点燃,向圩门推去,试图将圩门烧掉。第一辆牛车被圩内安设的**击中,连人带车翻下壕沟。但第二辆牛车终于抵住圩门,熊熊大火将圩门点着。在圩门处指挥战斗的“红拳会”会首鲁怀孔大呼救火,不料土匪一枪打来,中弹身亡。圩门一时攻不下来,土匪们便集中**轰击圩墙。多段圩墙被轰塌,哪里塌下来,村民就用门板、土包填堵上去,再将借机涌上来的匪众打退。守卫鲁玉坷见一匪徒拽住圩墙上的一棵小树,想爬上来,便高举大刀劈下,一刀将土匪的头砍掉,连小树也顺带着砍断了。

战至当天下午,圩内枪弹、火药用尽,圩墙也被轰塌,土匪遂攻进圩内。“红拳会”会众虽和土匪展开肉搏,但外无援兵,自身也伤亡惨重,最终不支。老魏三一伙大开杀戒,不分男女老少,大肆屠戮奸*,十家墩顿成人间地狱。圩内有一块榆树秧子地,许多来不及逃出的百姓都死在那里,或被土匪逼着坐在竖埋在土里的刀尖上戳死,或被当场刀砍、枪杀,东北角一口水井几乎被尸体填满,井水变成了血水。土匪在的同时,见物就抢,见屋就烧,连猪圈、羊圈也被烧毁,圩内3000多间房屋化为灰烬,不少藏于屋内的村民也葬身火海。有些村民在圩破时试图逃走,但因外壕水深,有些妇女和小孩淹死在壕沟里。土匪撤退时,又掠走140多人,有的在路上被杀,有的被。事后统计,全圩惨遭的村民共计827人,伤者40多人,一家被杀3、4口的比比皆是,有的全家遇难、自此绝户。

土匪完全退去后,死里逃生的村民和周边乡邻才敢回村收尸。时值农历七月下旬,天气十分炎热,数百具尸体已经高度腐败,加之被群狗撕食,面目全非、难以辨认,尸臭味更是数里外都能闻到,其景况惨绝人寰,成为睢宁县 历史 上最大的血案。十家墩有个后来做过国民宿迁县长的鲁同轩,当时在外读书,其父母和姐妹均在此次匪祸中遭。由他牵头各处奔走呼号,并向当时的江苏省请呈派兵剿匪并赈济灾民,先后募集得银元17000块,帮助幸存者重建家园,但村民被杀太多,元气丧尽,十家墩从此一蹶不振。而派来“剿匪”的官兵,明里暗里和老魏三一伙沆瀣一气,导致多次进剿却屡剿不绝。老魏三一伙照样在周边四处作案,大大小小的屠村惨案前后一共犯下几十桩。如1930年春,老魏三带数百土匪攻破离金锁镇4里远的小彭圩,烧杀虏掠,抢走18支枪,当地百姓死伤几十人。国民淮阴专署专员曾感叹道:“一洼之地(指洪泽湖),扰乱六县不安。”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国民党江苏省由镇江迁至洪泽湖东面的淮阴城。省韩德勤为扩大个人势力,对老魏三一伙取“剿抚并施”的策略,在进剿同时加大招安力度。老魏三迫于压力,于1938年7月接受招安,被韩委以江苏省独立旅旅长之职,与王光夏的江苏省常备第七旅一同驻扎在洪泽湖对面的老子山。老魏三还为自己起了一个新名字,叫做魏志新。不过名字虽然改了,但为非作歹的匪性却没有半点收敛,反而在日伪暗中支持下,变本加厉地祸害百姓,不仅在湖上设卡收税,还经常上岸到成子湖西岸一带抢劫,公开与我党领导的地方为敌,甚至阻断了抗日武装湖西与湖东之间的联系。

1940年3月,我党领导的泗阳八区抗日建立,辖吕集、界集、太平、高集、龙集、金圩等6个乡公所。不久八区召开各界代表大会,提出团结起来,共同打倒惯匪老魏三。3月20日上午,老魏三、高铸九等湖匪联合向八区进攻,被八区自卫武装打垮,一连溃败30余里。5月,新四军5支队在、张爱萍的指挥下,与苏鲁豫支队和陇海南进支队密切配合,将老魏三的靠山王光夏赶出根据地,匪众亦随之退入洪泽湖。8月,奉江北指挥部命令,5支队司令员罗炳辉率部北渡三河,解放淮宝全境,使得皖东北、淮南、淮海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通过我沿湖抗日武装的不断打击,老魏三匪部活动范围逐步被压缩。9月16日,老魏三率1000余人上岸到吕集附近抢粮,又碰上八路军5纵黄克诚部,损失惨重。

1941年2月,新四军3师9旅回师皖东北、首克青阳镇,不久向周围扩大战果,扫除洪泽湖沿岸土匪陆上据点,在吕集、田集一带,再次击溃老魏三匪部,顺利进驻半城。为巩固皖东北根据地,并打通淮北、淮南、淮海解放区之间的水上联系,9旅决定肃清洪泽湖匪患。5月2日,9旅25团在2师5旅、4师10旅的配合下,分别从临淮老汴河口、泗阳黄码头、成子湖西岸高咀,分三路向湖匪进攻,经过3天战斗,歼灭湖匪大部,老魏三匪众悉数覆灭,只有他一人潜水逃得性命。

侥幸漏网的老魏三本性难移,重新投靠韩德勤,当上了团长。这次他又改行搞起了特务活动,组织“黑杀队”,加紧对我方的渗透和潜伏,筹划、煽动叛变。起初确实有些成效,其坐探孙德昆蒙混入党,远房侄子魏宝斋甚至混入抗日设立的洪泽湖管理局,还当上了副局长。不过好景不长,这些特务活动均被我公安部门一一侦破,孙德昆、魏宝斋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暗的不行,又来明的。1943年春,老魏三跟随韩德勤、王光夏,侵占淮北抗日根据地的里仁集、程道口,打算策应安徽蒙城国民党顽固派王仲廉部东进,企图东西夹击,消灭新四军4师主力。3月17日,4师在成子湖畔、离界集东北约12里的山子头村主动发起进攻,经过15个小时激战,活捉包括韩德勤在内的1000余人,击毙王光夏等100余人,但老魏三趁乱再次逃出了包围圈。

3月18日凌晨,老魏三窜到离山子头村约20里路远的邱庄,敲开了曾做过自己警卫的邱香久家大门。老魏三对邱说:“只要把我送到洋河,要多少大洋都可以,身上的两把盒子枪留给你也行!”邱香九一边意应承,一边则偷偷打发自己的侄儿邱维俊连夜向屠园区姜圩乡乡长徐宏楼报告。当天早晨,睡在床上还未起身的老魏三,就被连人带枪抓了个正着。老魏三本以为这次难逃一死,谁知过了两天,事情又有转机。原来当时国共两党虽然常有摩擦,毕竟是合作抗日时期,同时为体现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方针,新四军方面决定将山子头战斗中的被俘人员全部释放。

老魏三听得消息,不由得摸了摸吊在胸前的一件东西,心中一阵窃喜,看来有“灵猫”相助,真的是天不亡我啊!原来,老魏三相信自己多次“化险为夷”,逃得性命,是跟他随身佩戴的一块“双头玉猫牌”有关。这块“玉猫”是1930年春天,老魏三从一秦姓地主手中得到的,平时喜爱有加,白天戴在身上,睡觉时则枕在头下。当地老百姓传得神乎其神,说是当有“火信”(有情况)时,“玉猫”便会自行抖动,提醒老魏三尽快逃命。

不过这次,“玉猫”也没法救得老魏三了。当9旅官兵押着战俘送往半城附近大王庄师部时,途中路过吕集,多次在此烧杀抢掠的老魏三被当地一拾粪群众认出。一传十,十传百,百姓听说惯匪头子老魏三被新四军捉到,便聚集了100多人,正好碰上9旅旅长韦国清路过,大家拦住马头说明情由,一致要求新四军将罪恶滔天的老魏三立即处死。韦国清见其确实民愤极大,立即写信请通讯员送交押送队负责人,将已行至塘怀南面桥口的老魏三带回吕集。老魏三见来人只将自己一人带回,心下明白这次在劫难逃,无奈地发出感叹:天意如此,让我命丧吕集!

3月24日中午,老魏三在吕集圩西南角一乱坟岗内被处决。围观百姓还不解恨,将其身上衣服扒掉,并用玉米秸秆堆上焚烧。他的老婆及徒弟闻听死讯后,设法将早已面目全非的尸首运回沙集老家,装殓后埋在离祖屋约3里路的田地中。时隔不久,十家墩的百姓听说老魏三被新四军枪毙,尸首已运回下葬,便来了100多人,手持铁钗、铁铲,将其掘墓焚尸、报仇雪恨。家人只拾得一些零散骨殖,重新葬回墓穴。到1958年,人民公社将老魏三墓最终夷为平地,这个恶贯满盈的匪首连同他的传说一道成为了 历史 。

雅迪1800公里续航

截至2016年,睢宁县有15个镇。

15个镇分别为:李集镇、官山镇、邱集镇、凌城镇、沙集镇、高作镇、梁集镇、魏集镇、古邳镇、姚集镇、双沟镇、王集镇、岚山镇、桃园镇、庆安镇。

扩展资料:

睢宁县位于江苏省西北,徐州市东南,地理坐标为北纬33°40′-34°10′,东经117°31′-ll8°10′。县城距徐州市新城区80公里.东临宿迁市,西接铜山区,南、西部与安徽泗县、灵璧县接壤,北与邳州市毗邻。县域东西长约75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

睢宁县地处沂蒙山脉与淮海平原之交,总的地势是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比降率为万分之一点零八。境内除西北、西、西南部有零星低山残丘外,其余均为黄泛冲积平原。古邳镇的岠山海拔204.7米,是全县最高处。

睢宁县属中纬度、海陆相和气候过度带,是季风暖温带陆地性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貌特征的综合作用下,其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度回升快,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降温早;冬季干冷,雨雪稀少。四季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

百度百科—睢宁县

苏轼的[人间有味是清欢]是什么意思?

雅迪1800公里续航

雅迪电动车最大续航仅225.11公里

这个电动车一上来就1800里 现在很多家庭不仅有汽车,还有电动车。有些人就会在交通堵塞严重,或者是天气比较舒服的时候骑电动车。不过电动车新国标实施之后,就让很多车主表示不满。新国标最让大家不满的就是速度问题,就连自行车的速度都不止25k上。

浣溪沙的意思

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是一首描写清晨细雨、微风和寒意的词曲。其中的“人间有味是清欢这句话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清欢的追求。

首先,这句词的意境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景象,细雨斜风带来的凉意让人感到清新和舒畅,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敏感。这里的“细雨斜风作晓寒”描述了寒冷的清晨,细雨纷纷而下,微风拂面,使人感受到冷冽与清新并存的气息,给人以清幽的愉悦感。

而“人间有味是清欢”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观点。这句话中的“人间有味”指的是世俗的尘世琐事,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各种情感、欢愉和烦恼等。而“清欢”则表示一种淡泊、宁静和心灵的安宁与快乐。通过将“人间有味”与“清欢”相对比,表达了苏轼对于内心清净和从容的追求。

这句词的意境指向了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应该保持一颗淡泊宁静的心灵,感受到内心的愉悦和满足。它是苏轼自身的感悟,也是对于人生价值与境界的思考。通过将自然景象与人生相结合,苏轼表达了对简单而纯粹的生活的向往,同时提醒人们去品味生活中的美好,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欢愉。

原文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苏轼〔宋代〕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译文

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清澈的洛涧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

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注释

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平韵。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刘倩叔:名士彦,泗州人,生平不详。

南山:在泗州东南,景色清旷,宋米芾称为淮北第一山。

媚:美好。此处是使动用法。滩:十里滩,在南山附近。

洛:洛河,源出安徽定远西北,北至怀远入淮河。

漫漫:水势浩大。

雪沫乳花:形容点茶时上浮的白泡。

午盏:午茶。

蓼(liǎo)茸:蓼菜嫩芽。

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词,是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的。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旷达的精神。

词的上片写沿途景观。“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

第一句写清晨,风斜雨细,瑟瑟寒侵,这在残冬腊月是很难耐的,可是东坡却只以“作晓寒”三字出之,表现了一种不大在乎的态度。第二句写向午的景物: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辉。俨然成了一幅淡远的风景图画了。一个“媚”字,尤能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作者从摇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的春潮。于残冬岁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机,这正是东坡逸怀豪气的表现,精神境界的高人之处。

“入淮清洛渐漫漫。”第三句是说,眼前入淮清洛,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

上片结句寄兴遥深,一结甚远。句中的“清洛”,即“洛涧”,发源于合肥,北流至怀远合于淮水,地距泗州(宋治在临淮)不近,非目力所及。那么词中为什么提到清洛呢?这是一种虚摹的笔法。作者从眼前的淮水联想到上游青碧的洛涧,当它汇入浊淮以后,就变得浑浑沌沌一片浩茫了。在这里显然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含有“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归隐林泉的寓意在内。

下片转写作者游览时的清茶野餐及欢快心情。一起两句,作者抓住了两件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描写: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两相映托,便有浓郁的节日气氛和诱人的力量。“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张,形象鲜明。午盏,指午茶。此句可说是对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绘。“蓼茸蒿笋”,即蓼芽与蒿茎,这是立春的应时节物。旧俗立春时馈送亲友以鲜嫩春菜和水果、饼铒等,称“春盘”。

此二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体味到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

这首词,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创作背景

据词序,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十二月二十四日。当年三月,苏轼在黄州(今湖北黄冈)贬所过了四年多谪居生活之后,被命迁汝州(治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这种量移虽然不是升迁,但却标志着政治气候的转机。据《宋史·苏轼传》,宋神宗手札移轼汝州,有“人材实难,不忍终弃”之语。这年四月苏轼离开黄州赴汝州,最困顿的黄州时期终于脱离了,心境比较轻松,一路上颇事游访。畅游庐山,在江西筠州探视了胞弟苏辙,到金陵又兴致仕家居的王安石酬唱累日,且有买田江干、相偕归隐之约。这年岁暮,苏轼来到泗州(现江苏盱眙),即上书朝廷,请罢汝州职,回宜兴修养。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当时苏轼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因作此词纪游。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本意是咏春秋越国美女西施浣纱的溪水。

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今浙江省诸暨市南近郊的苎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羲之所书“浣纱”二字,相传这里是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浣纱处。

所以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的若耶溪,总之,调名“浣纱溪”的原本意思是咏春秋越国美女西施浣纱的溪水。